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录
  • QQ:2458797171

    在线时间:8:30-20:30

    客服电话

    13105665566

    电子邮件

    2458797171@qq.com
  • 环保学社APP

    用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beidouzhiku [副高工]
河北省石家庄市 | 未知职业
  • 关注0
  • 粉丝18
  • 帖子647
精选帖子

[废水处理] 铁碳-砂滤的深度除磷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beidouzhiku 发表于 2023-4-18 15: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 河北石家庄

        据统计,2002年—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由320.5万t增长至202亿t,已成为小流域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磷作为导致农村水污染的重要指标,开展去除率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由于农村污水排放具有污水量小、分布广泛等特点,且管网建设落后,导致分散农村生活污水难于管理。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体中,而污水中氮磷含量一般较高,加之农村河网水系连通性差,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备除磷采用化学沉淀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设备运行处理效果稳定。然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一般分布零散且距离维护点较远,采用化学沉淀法除磷需人为定期添加化学絮凝剂,一般加药周期<15 d/次。


        因此,定期加药维护人工成本较高,给项目点持续稳定达标运行增加了难度[1]。目前,国内外开展了大量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技术及工艺应用研究,但对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除磷技术却关注较少,需开发适宜性可持续除磷技术解决此问题。微电解法是一项被广泛研究与应用的废水处理技术,近30年来被泛应用于印染、电镀等行业进行预处理,在生活污水除磷方面应用较少。杜利军等[2]通过“均质化—碳化—成型”工艺制备得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用于除磷,处理效率达 98%,可实现含磷废水达标排放,证明工艺处理的的高效性,但受限铁碳板结钝化等问题,微电解工艺用于实际工程中仍然较少。


       针对传统化学除磷技术药品更换频次高,人工运维频繁且成本较高的问题,论文拟开发铁碳缓释除磷技术,更换周期≥12月/次,可大大降低设备运维人工成本,实现可持续运行及稳定达标排放。研究选择铁碳填料作为缓释除磷开发主体,铁碳填料利用铁和碳之间1.2 V的电势差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对污水进行氧化和沉淀作用,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磷。铁碳填料具有缓释特性,使其在运行成本及使用周期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受到污水处理领域的青睐[3-5]。在除磷方面,污水经铁碳微电解处理后形成磷酸铁沉淀,使色度和悬浮物(SS)上升,因此,需匹配后续处理[6]。本文将铁碳微电解技术与砂滤工艺相结合,解决传统微电解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实现高效稳定除磷。

  1 试验平台搭建

  1.1 材料

  铁碳填料由山东潍坊某环保公司提供,近似球形,直径为30 mm,铁碳比为1∶1、2∶1、3∶1和4∶1;磷酸二氢钾(AR)购自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1.2 试验方法

  采用模拟含磷废水溶液进行除磷效果测试试验,以磷酸二氢钾配制,TP浓度控制在5 mg/L左右。在室内温度为25 ℃下,取2.5 L的模拟含磷废水置于5 L烧杯中。将曝气机出气口接于直径为100 mm的纳米曝气盘,并将其置于烧杯底部,起搅拌和提供溶解氧的作用。试验前将铁碳填料浸泡于相同浓度的含磷溶液中,以去除铁碳的吸附作用。根据试验需要调节试验参数,反应后经砂滤去除水中难沉降的SS。

  1.3 研究方法

  针对微电解除磷技术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验室小试试验,确定铁碳最佳试验条件、运行方式及补充周期,确保TP能稳定达标,并成功运用于实际工程案例中。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1)确定以微电解技术为核心技术去除TP的方法。

  (2)研究现有微电解材质特性,通过经济性成本分析及小试试验,后置砂滤装置。开展铁碳比、铁碳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4个因素的单因素优化试验,确定铁碳最佳试验条件。

  (3)将铁碳-砂滤深度除磷工艺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保证出水稳定达标。

  1.4 工艺原理

  由于铁碳之间氧化还原电位相差1.2 V,当存在电解质溶液时,两者会通过原电池效应发生电极反应,生成一些金属离子和活性物质去除污染物。铁碳填料在污水中会形成原电池,Fe氧化生成Fe2+,Fe2+被氧化生成Fe3+。随后图片反应生成FePO4沉淀,还会伴随铁的氢氧化物、铁盐沉淀、Fe3+的水解和缩合等一系列次生反应过程,形成各种形式的复杂沉淀物[7],包括伴生产物Fe(OH)3、FePO4、Fe6(PO4)4(OH)5等。在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电化学作用、化学氧化作用、沉淀作用以及共沉淀作用[8-9],其主要化学反应如式(1)~式(10)。

  电化学作用:

  阳极(Fe):Fe-2e-→Fe2+ (1)

  阴极(C):O2+2H2O+4e-→4OH- (2)

  化学氧化作用:

  Fe2+-2e-→Fe3+  (3)

  4Fe(OH)2+O2+2H2O→4Fe(OH)3 (4)

  3Fe(OH)2+Fe(PO3)2+O2→2FePO4+2Fe(OH)3  (5)

  沉淀作用:

  Fe2++2OH-→Fe(OH)2↓ (6)

  Fe3++3OH-→Fe(OH)3↓ (7)

114113761.jpg (8)


114127601.jpg   (9)


  共沉淀作用:

  FePO4+ Fe(OH)3+ Fe(OH)2→Fe6(PO4)4(OH)5↓ (10)

  2 试验条件分析

  铁碳通过微小原电池反应产生的铁离子与 114221761.jpg 的化学沉淀和Fe(OH)2的混凝作用,将磷从液相转移至固相中,实现除磷的效果。本试验对铁碳比、填料比、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这4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优化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2.1 铁碳比

  铁碳比是影响微电解原电池数量及铁离子溶出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10-11]。试验分铁碳比1∶1、2∶1、3∶1、4∶1共4组,铁碳投加量为100 g/L,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曝气量为12 m3/(h·m3),进行多批次重复试验,不同铁碳比条件下溶液中TP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铁碳比由1∶1增加至3∶1,除磷效果逐渐显著,在铁碳比为3∶1的溶液中TP浓度下降至0.19 mg/L,而铁碳比继续增大至4∶1,其除磷效果较3∶1的反而下降。结果表明,铁碳比过大或过小对除磷效果均不利。增加铁碳中的铁含量,可使铁碳体系中的原电池数量增多,提高填料的除磷效果;但当铁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原电池数量达到饱和点,再提高铁含量不仅不会增加原电池数量,反而会压缩铁碳之间的间距,影响原电池反应,从而降低除磷效果[12-13]。因此,铁碳比为3∶1时除磷效果最好。


114233651.jpg


  图1 不同铁碳比除磷效果


  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Iron Carbon Ratio on Phosphorus Removal


  2.2 铁碳投加量

  增加铁碳填料的投加量可提高原电池总量,利于铁离子的迅速溶出并提升除磷反应速率,但投入填料过多,会造成资源浪费。为确定微电解填料的最适投加量,选取铁碳比为3∶1,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曝气量为12 m3/(h·m3),使用不同投加量的铁碳进行试验。不同投加量条件下溶液中TP浓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114251731.jpg


  图2 不同铁碳投加量的除磷效果

  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Amount of Iron and Carbon on Phosphorus Removal

  由图2可知,投加量越大,除磷效果越好。反应水力停留时间4 h后,铁碳投加量为50 g/L的试验组溶液滤后TP浓度为1.65 mg/L,而投加量为100、150、200 g/L的试验组溶液滤后的TP浓度都降至0.35 mg/L以下,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从经济性角度考虑,铁碳最合适的投加量为100 g/L,同时,100 g/L的试验组溶液在砂滤前TP浓度为0.99 mg/L,将铁碳投加量提高至150、200 g/L后砂滤前TP浓度变化不明显。此现象表明,铁碳微电解反应后的一部分TP存在于难沉降的SS中,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在铁碳处理后增加砂滤的必要性。

  2.3 曝气量

  由铁碳微电解除磷的机理可知,反应过程受铁溶解(2)和氧化还原反应(3)的限制。其中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受水中溶解氧控制,在无外力干涉下水中的溶解氧不超过9 mg/L,影响OH-的产生速率,需采用曝气手段提高溶解氧。同时,曝气还能对铁碳起冲刷作用,将表面的Fe2O3、Fe(OH)3、磷酸铁等物质剥离,使铁碳保持活化状态。铁碳比为3∶1,铁碳投加量为100 g/L,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条件下,不同曝气量下的除磷效果如图3所示。

114306361.jpg


  图3 不同曝气量的除磷效果

  Fig.3 Effect of Different Aeration Rate on Phosphorus Removal

  由图3可知,随着曝气强度的不断增大,TP去除率逐渐升高,出水TP浓度不断减小。试验中,在12 m3/(h·m3)的曝气强度下,砂滤后TP浓度已降至0.33 mg/L,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适当的曝气条件下,大量由铁板电解产生的亚铁离子可以更快地被氧化成铁离子,促进其与磷酸根离子的结合;另一方面,一定速率的曝气量可使反应体系趋于良好的流体运动状态,提高反应离子间的碰撞几率。但若进一步增大曝气量,大量气流扰乱流体状态,干扰离子间反应,除磷效率下降[14]。因此,最佳曝气量控制在12 m3/(h·m3)为宜。

  2.4 水力停留时间

  由于铁碳微电解反应在水中自发进行,在稳定环境中铁碳会以稳定速率释放铁离子。然而,铁碳在除磷过程中会受到磷酸根离子的限制,磷酸根离子浓度越低则反应(6)和反应(7)越多。因此,为防止铁碳发生过反应,水力停留时间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铁碳比为3∶1,铁碳投加量为100 g/L,曝气量为12 m3/(h·m3)条件下,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除磷效果如图4所示。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出水TP浓度砂滤前为1.02 mg/L,砂滤后为0.33 mg/L,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当水力停留时间延长至5 h后,虽然出水TP浓度进一步降低,但从经济角度分析水力停留时间选择4 h最佳。

114322481.jpg


  图4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除磷效果

  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HRT on Phosphorus Removal

  试验通过优化运行参数,工艺出水磷指标稳定低于0.5 mg/L,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系统运行稳定,且操作简单、维护量小、能耗低。此时,铁碳微电解除磷的最佳工艺条件:铁碳比为3∶1,铁碳投加量为100 g/L,曝气量为12 m3/(h·m3),水力停留时间为4 h。

  3 实际数据应用

  3.1 工程项目应用

  采用铁碳-砂滤组合进行强化除磷,相比化学法,操作简单,维护量小,从而为铁碳-砂滤的深度除磷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一级脱氮除磷强化提供解决思路。为分析铁碳-砂滤除磷工艺实际工程中的除磷效果,将该工艺应用于苏州市金庭镇某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该项目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固定床生物膜工艺,为防止铁碳板结钝化,装置通过特殊结构设计,通过机械方法使铁碳运动,互相摩擦去除氧化膜,避免长时间电解过程中阳极钝化及铁碳板结问题。项目区生活污水水质情况如表1所示。

  项目设计进水水量为30 t/d,根据小试试验确定,铁碳反应池设计停留时间为4 h,反应池容积为6 m3,设定曝气量为12 m3/(h·m3),铁碳比为3∶1,铁碳投加量为100 g/L,石英砂级配为0.5~1.0、1~2、2~4 mm,滤层厚度为45 cm。为保证过滤澄清度,砂滤过滤滤速控制为1.5 m/h,石英砂过滤器反洗频次1~2次/d,每次反洗时间为15~30 min,保证过滤器持续稳定运行。工艺流程如图5、图6所示。

  表1 苏州市金庭镇某一农村生活污水水质

  Tab.1 Quality of Domestic Sewage in Rural Area of Jinting Town, Suzhou

114356111.jpg


114406221.jpg


  图5 项目点流程图


  Fig.5 Flow Chart of Project Points


114422601.jpg


  图6 设备立面图


  Fig.6 Equipment Elevation


  3.2 出水水质情况

  项目稳定运行一年以上,运行期间内进水水温为11.2~27.3 ℃。项目点实际出水数据(表2)表明,系统出水各项指标均较稳定,CODCr、BOD5、NH3-N、TP、TN、SS浓度基本可达到一级A标准,其中TP浓度可稳定达标于一级B标准,说明铁碳+砂滤深度除磷工艺具有出色的稳定性。

  微电解除磷去除效果如图7所示, 进水 TP 浓度为3.5~7 mg/L,平均浓度为5.64 mg/L。当进水TP浓度为3.5~5 mg/L时,出水TP浓度稳定于0.5 mg/L以下,达到一级A标准;当进水TP浓度在5~7 mg/L时,出水TP浓度稳定小于1 mg/L,达一级B标准;平均去除率为91.84%~95%。项目试验结果表明,微电解除磷-砂滤技术可有稳定高效的除磷效果,出水TP稳定达标。

  表2 苏州市金庭镇某项目出水水质

  Tab.2 Effluent Quality of Project in Jinting Town, Suzhou

114446681.jpg


114453801.jpg


  图7 微电解除磷去除效果


  Fig.7 Effect of Micro-Electricity on Phosphorus Removal


  系统连续稳定运行一年,按月测量铁碳质量的下降情况。铁碳质量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持续稳定运行一年,电解材质持续释放,总质量比下降至20%,TP去除率未受影响。当运行至13个月时,TP去除率逐渐下降,表明系统铁碳添加周期可维持在12~13个月,相比传统化学加药方法,维护频次大大减少,节省大量的运维成本。

114505701.jpg


  图8 铁碳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Fig.8 Change of Iron Carbon Mass with Time


  3.3 经济性分析

  目前,大部分农村污水处理均采用化学加药辅助运行去除TP,投加PAC频率高,加大了运行维护难度及成本。铁碳-砂滤工艺初次添加铁碳满足一年以上的使用周期,减少运行维护频次,节省大量人工成本。对两种处理方式进行经济性对比分析,分析以独立项目点,除磷单独维护工作量计算,其经济性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经济性对比分析(处理规模为30 t/d)

  Tab.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nomy (Treatment Scale is 30 t/d)

114526941.jpg


  4 结论

  通过铁碳微电解将TP从液相转移至固相,再经砂滤除去,在小试和实际应用中都表现出卓越的除磷能力。在小试阶段,确定了铁碳+砂滤的最佳运行参数,铁碳反应池曝气量为12 m3/(h·m3),铁碳比为3∶1,投加量为100 g/L,水力停留时间为4 h,砂滤以0.5~1.0 mm石英砂为滤料,过滤高度为40 cm,使TP为5 mg/L的原水降至0.02 mg/L,去除率达到99.6%。在实际应用阶段,将该工艺用于苏州市金庭镇某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控制砂滤滤速为1.5 m/h,出水TP稳定于0.5 mg/L左右,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证明该技术的稳定可靠性。填料更换周期可达1年,可节省大量的人工运维成本,普遍适用于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右上角“高级模式”进入更多文字、附件、图片等编辑模式;
发帖前请在网页顶端搜索网站内容,已有内容请勿重复发布;
请按版规要求发布帖子,禁止回复表情、数字等无意义内容;
请按网站要求的文件格式上传资料,建议将资料压缩后上传;
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黄赌毒诈”等违法信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侵权申诉 | 帮助中心 | 浙ICP备13003616号-2  |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3884号 网站统计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的立场;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及言论,若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Copyright © 2010- 爱我环保学社(http://www.25hb.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