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录
  • QQ:2458797171

    在线时间:8:30-20:30

    客服电话

    13105665566

    电子邮件

    2458797171@qq.com
  • 环保学社APP

    用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admin [管理员]
浙江省杭州市 | 高级工程师
  • 关注0
  • 粉丝153
  • 帖子737
精选帖子

[脱硫脱硝] 详讲废气排放口怎样建设才符合要求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21-9-15 19: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 浙江杭州
  规范的排放口是科学监测和评价排污情况前提,《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排污单位要按国家规定设置排放口,不按规定设置是违法行为。那么国家有哪些规定呢?排放口又咋设置才符合要求呢?

★国家规定在哪些文件里?
  1、 原国家环保总局《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环监〔1996〕470号)
  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
  3、《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
  4、《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5-2017)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及相应行业排放标准

★这些文件都做了哪些规定?
  1、排放口设置“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2、排气筒(烟囱)应设置监测采样孔、采样平台和安全通道。
  3、采样孔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和烟道负压区域。
  4、采样孔位置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烟道直径处,以及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烟道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为边长。
  5、采样断面的气流速度≥5m/s。
  6、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监测采样孔,采样孔法兰内径应不少于100mm,采样孔管长应在100mm-200mm之间为佳,不使用时应用法兰盲板密封。
  7、采样平台为检测人员采样设置,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采样平台面积应>6m2,周围设置1.2m以上的安全防护栏,采样平台面距采样孔约为0.5-1.5m。
  8、采样平台应设置永久性的电源(不少于2个10A三孔插座,保证监测设备所需电力)。平台上方应建有防雨棚(防雨棚要求设置面积覆盖整个采样平台,安装照明)。采样平台易于人员到达,应建设监测安全通道。当平台设置离地面高度≥2m时,应建设通往平台的斜梯/Z字梯/旋梯,梯段宽度应不小于0.9m,爬梯的角度应不大于500。

★啥情况需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条件的需安装自动监控设施:
  1、列入设区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或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计划的。
  2、环评及批复文件中要求安装自动监控的。
  3、排污许可证载明排放口应实施自动监控的。
  4、排污许可证申请和核发技术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等要求监测频次为自动监测的。
  5、废气烟囱≥45m的。
  6、火电、钢铁、水泥、铸造、焦化、碳素、玻璃、陶瓷、氮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原料药制造、农药等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的所有集中式废气排放口。
  7、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任意一项主要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10千克的排放口。

精彩评论12

jimboyd 发表于 2021-10-25 17: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广东深圳
第一部分:烟囱设置要求
一、废气烟囱(排气筒)规格要求:设计的一般规定废气烟囱(排气筒)规格要求:设计的一般规定
1.烟囱结构设计应符合《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2002)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的要求。
2.设计烟囱时,应根据使用条件、功能要求、烟囱高度、材料供应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采用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或钢烟囱。
3.下列情况不宜采用砖烟囱:①重要的或高度大于60 m的烟囱;②地震设防裂度为9度地区的烟囱;③地震设防裂度为8度时,Ill、IV类场地的烟囱。
4.烟囱基础一般宜采用板式基础。板式基础可以是环形或圆形的。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壳式基础。
5.烟囱筒壁和基础的受热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烧结普通鄙土砖筒壁的最高受热温度不应超过400℃;
②钢筋混凝土筒壁和基础以及素混凝土基础,受热温度不应超过150℃;
③钢烟囱筒壁的最高受热温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6.烟囱的荷载与作用可分为下列三类:
①永久性荷载与作用:结构自重、土重。土压力、拉线的拉力;
②可变荷载与作用
③偶然载:罕遇地震作用、拉线断线、撞击、爆炸等。
7.烟囱的高度应同时满足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评价的要求。

二、废气排气筒(烟囱)规范化整治
1、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如国家和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地区,不得新建排气筒(烟囱)。
2 、排放同类污染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气筒(烟囱)(不论其是否属同一生产设备),在不影响生产、技术上可行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合并成一个排气筒(烟囱)。
3、有组织排放废气的排气筒(烟囱)高度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或对排放废气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对排气筒(烟囱)实施整治。
4 、对有破损、漏风的排气筒(烟囱)必须及时修复。
5、无组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凡有条件的,均应加装引风装置,进行收集、处理,改为有组织排放。新扩改项目,原则上不得设置无组织排放的设施。
6 、排气筒(烟囱)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和采样监测平台。有净化设施的,应在其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口。
7 、采样孔、点数目和位置应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和《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废气部分)》([82]城环监字第66号)的规定设置。

三、排气筒高度与折算汇总
当排气筒高度达不到要求时,与折算有关的标准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余的均为高度不满足要求即不达标。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高出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建筑物5m以上,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时,排放速率应严格50%。
新污染源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应外推以后再严格50%。
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燃油、燃气锅炉烟囱高度不低于8m,锅炉烟囱的具体高度按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新建锅炉房的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高度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有组织排放源的排气筒的最低高度不得低于15m
4、《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烟囱高度最低15m,达不到则排放浓度严格50%。
高出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建筑物高度3m以上,否则排放浓度严格50%。
1997年1月1日起新建、改建、扩建的排放烟(粉)尘和有害污染物的工业炉窑,其烟囱(或排气筒)最低允许高度还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要求确定,否则排放浓度应严格50%。
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的规定:
焚烧炉烟囱高度,当焚烧处理能力<300t/d时,烟囱最低允许高度45m;当焚烧处理能力≥300t/d时,囱最低允许高度60m;在同一厂区如同时有多台焚烧炉,则以各焚烧炉焚烧处理能力之和作为评判依据。具体高度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
如果在烟囱周围200m半径距离内存在建筑物,烟囱高度应至少高出这一区域最高建筑物3m以上。
6、《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的规定:
新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焚烧炉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必须高出最高建筑物5m以上。
7、《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空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净化处理装置,净化后的气体由排气筒排放。排气筒高度不低于15m,排放含氰化氢气体的排气筒高度不低于25m。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物高度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高度的排气筒,应按排放浓度限值的50%执行。
8、《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除储库底、地坑及物料转运点单机除尘外,其他排气筒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应高出本体建(构)筑物3m以上。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9、《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放含氰化氢废气的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2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现有和新建焦化企业须安装荒煤气自动点火放散装置。
10、《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11、《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12、《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13、《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14、《铁合金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15、《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16、《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17、《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18、《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19、《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20、《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放氯气的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2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21、《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达标排放。所有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放氯化氢的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25m)。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22、《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产生空气污染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必须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净化装置,净化后的气体由排气筒排放。一般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并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内建筑3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排放浓度限值严格50%执行。
23、《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规定:
  煤炭工业除尘设备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



第二部分、VOCs废气排气筒采样口位置、采样平台,采样孔规范化设置
一、排污口规范化设置的通用要求
排污单位应当《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环监 [1996]470 号)的有关要求对排污口进行立标、建档管理,按照 GB/T 16157—1996 等监测标准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排污口的规范化设置。
设置规范化的排污口,应包括:监测平台、监测开孔、通往监测平台的通道(应设置 1.1 m 高的安全防护栏)、固定的永久性电源等。
排污的规范化设置,应综合考虑自动监测与手动监测的要求。当既有国家标准又有地方标准时,应从严执行。
对于治理设施的 VOCs 去除效率监测,应在处理设施的废气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位置、采样孔、采样平台等监测条件。其中,为了保证烟气流速、烟气浓度、颗粒物等指标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要特别注意采样位置的规范性。
比较规范的采样位置设置,
排污口的规范化设置,目前国家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
(2)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
(3)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测定 重量法(HJ 836—2017);(4)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
(5)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环监 [1996]470 号)

二、采样位置要求
(1)排污口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周围环境也要安全)。
(2)排污口采样断面的气流流速应在 5 m/s 以上。
(3)排污口的位置,应优选垂直管段,次选水平管段,且要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部位。
(4)排污口的具体位置,应尽量保证烟气流速、颗粒物浓度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代表性,根据实际情况按 GB/T 16157、HJ 75、HJ/T 397 从严到松的顺序依次选定。
①最优:距弯头、阀门、风机等变径处,其下游方向要不小于 6 倍直径,其上游方向要不小于 3 倍直径 (GB/T 16157);
②其次:距弯头、阀门、风机等变径处,其下游方向要不小于 4 倍直径,其上游方向要不小于 2 倍直径(HJ/T 75);
③最后,距弯头、阀门、风机等变径处,其下游、上游方向均要不小于 1.5 倍直径,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和采样频次 (HJ/T 397)。

三、采样平台要求
(1)安全要求:应设置不低于 1.2 m 高的安全防护栏;承重能力应不低于 200 kg/m2;应设置不低于 10 cm 高度的脚部挡板。
(2)尺寸要求:面积应不小于 1.5 m2,长度应不小于 2 m,宽度应不小于 2 m 或采样枪长度外延 1 m。
(3)辅助条件要求:设有永久性固定电源,具备 220 V 三孔插座。

四、采样平台通道要求
(1)采样平台通道,应设置不低于 1.2 m 高的安全防护栏;宽度应不小于 0.9 m。
(2)通道的形式要求:禁设直爬梯;采样平台设置在离地高度≥ 2 m 时,应设斜梯、之字梯、螺旋梯、升降梯 / 电梯;采样平台离地面高度≥ 20 m 时,应采取升降梯。

五、采样孔要求
(1)手工采样孔的位置,应在 CEMS 的下游;且在不影响 CEMS 测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靠近 CEMS。
(2)采样孔的内径:对现有污染源,应不小于 80 mm;对新建或改建污染源,应不小于 90 mm;对于需监测低浓度颗粒物的排放源,检测孔内径宜开到 120 mm。
(3)采样孔的管长:应不大于 50 mm。
(4)采样孔的高度:距平台面约为 1.2 ~1.3 m。
(5)采样孔的密封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盖板封闭、管堵封闭或管帽封闭。
(6)采样孔的密封要求:非采样状态下,采样孔应始终保持密闭良好。在采样过程中,可采用毛巾、破衣、破布等方式将采样孔堵严密封。
xianahui 发表于 2021-9-16 0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北京
学习了,谢谢
哈桑 发表于 2021-10-16 10: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云南昆明
不错不错。。。。。。。。。。。。。。。。
bochengjie 发表于 2021-11-13 22: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江苏苏州
感谢分享,学习了,这个总结很有用
雨后的太阳 发表于 2021-11-22 16: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上海

感谢分享,学习了,这个总结很有用
guilin 发表于 2021-12-2 08: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广东惠州
感谢分享,这个总结很有用
huang2579176 发表于 2024-8-8 16: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北京东城
东西很全,介绍的很详细,学习学习!
蓝奥德 发表于 2024-8-8 17: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山东潍坊
学习了学习了,很有用
kuangleiming 发表于 2024-11-2 10: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安徽合肥
东西很全,介绍的很详细,学习学习!
环保工程123 发表于 2024-11-2 12: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江苏苏州
学习了学习了,很有用
孙吝份 发表于 2024-11-18 15: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湖北武汉
网站资料还满齐全地样子
ssx610 发表于 2024-11-21 0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陕西渭南
感谢分享,这个总结很有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右上角“高级模式”进入更多文字、附件、图片等编辑模式;
发帖前请在网页顶端搜索网站内容,已有内容请勿重复发布;
请按版规要求发布帖子,禁止回复表情、数字等无意义内容;
请按网站要求的文件格式上传资料,建议将资料压缩后上传;
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黄赌毒诈”等违法信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侵权申诉 | 帮助中心 | 浙ICP备13003616号-2  |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3884号 网站统计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的立场;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及言论,若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Copyright © 2010- 爱我环保学社(http://www.25hb.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