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录
  • QQ:2458797171

    在线时间:8:30-20:30

    客服电话

    13105665566

    电子邮件

    2458797171@qq.com
  • 环保学社APP

    用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海宏环保 [施工员]
未知星球 | 未知职业
  • 关注0
  • 粉丝1
  • 帖子31
精选帖子

[环保科普] 不应将雾霾列为法定气象灾害

[复制链接]
海宏环保 发表于 2016-7-18 16: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 北京
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引起各地关注,尤其是PM2.5。北京近日拟立法将霾和暴雨等一同列入气象灾害范畴,看似为治霾提供了一层法治保障,实则混淆了不同性质的问题,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危害甚大,对此,须有深刻清醒的认识。积极治霾,多重路径探索无可厚非,但将霾纳入气象灾害的范畴,是对霾进行归类的定性判断,存在诸多不妥。不仅没有客观反映霾的本质,也不利于大气污染的根本治理。
气象灾害,其前提是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雾霾的形成虽是人类活动与不利的气象条件综合导致,但毋庸置疑的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是粗放的发展方式,是人为因素所致。“人祸”怎能等同于“天灾”?
根据有关解释,此次立法让雾霾期间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有了法律依据,好处颇多。而事实上,这些好处恰恰掩盖了其危害。而且,从长远来看,从综合来看,这种危害远远大于这些好处。
将霾列入气象灾害,容易误导人们对大气污染的正确认识,混淆污染与气象的概念。认为雾霾同暴雨、寒潮等气象灾害一样,具有人为不可控性。这无疑加剧了“治霾只能等风来”的错误认识。
这种认识和导向,容易导致为治霾不力找“借口”,削弱治霾的主动性。环境治理本就任务艰巨、千头万绪,挂上“气象灾害”的名,给人一种“天不遂人愿”的印象,容易导致一些人治霾的压力变少,责任变少,努力也变少。一旦治霾不力,有天气来“扛”,相关追责也会难以顺利展开。
应对雾霾,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气象补救对于治霾只是辅助作用,治标不治本。如果不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再多的“天帮忙”以及临时措施也无济于事。这种将雾霾作为天灾而忘了“人祸”的错误倾向尤其需要警惕。
应该看到,霾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心肺之患。加快治理霾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需要政府、企业、公众携手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唯有从根本上、源头上着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霾的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右上角“高级模式”进入更多文字、附件、图片等编辑模式;
发帖前请在网页顶端搜索网站内容,已有内容请勿重复发布;
请按版规要求发布帖子,禁止回复表情、数字等无意义内容;
请按网站要求的文件格式上传资料,建议将资料压缩后上传;
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黄赌毒诈”等违法信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侵权申诉 | 帮助中心 | 浙ICP备13003616号-2  |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3884号 网站统计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的立场;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及言论,若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Copyright © 2010- 爱我环保学社(http://www.25hb.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