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您好
第三方账号登录
  • QQ:2458797171

    在线时间:8:30-20:30

    客服电话

    13105665566

    电子邮件

    2458797171@qq.com
  • 环保学社APP

    用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reko_3 [实习生]
未知星球 | 未知职业
  • 关注0
  • 粉丝1
  • 帖子9
精选帖子

[废水处理] 人工湿地处理有机废水的动态模型

[复制链接]
reko_3 发表于 2012-6-19 18: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来自 浙江杭州

摘要:以风车草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研究人工湿地处理废水有机物的动态模型。人工湿地一年四季连续运行,秋李和春季湿地以相同进水浓度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方式运行;冬季和夏季以相同水力停留时间和不同进水浓度的方式运行。COD作为有机物降解的建模指标。结果表明,湿地进出水COD服从指数方程规律。提出了基于运行温度和进水浓度的湿地出水COD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误差在10%以内。

关键词:人工湿地 风车草 废水处理 有机物 模型

--------------------------------------------------------------------------------

   人工湿地已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然而,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常常缺乏模型的指导。本研究以风车草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养猪场废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在同一废水来源、相同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和统一的水力停留时间下(3 d),进水有机负荷(以COD表示)和气温对COD降解常数左的影响,以及基于进水有机负荷和气温丸值与出水水质预测模型。

   1 模拟人工湿地的构成

   人工湿地的剖面如图1所示,长度为1 m,宽0.5m,高0.8m,由砖和水泥砌成。湿地内填充粒径3—5cm的碎石60cm厚作为处理床,处理床上种植风车草,试验在大棚内进行。风车草植株根系发达,分蘖数14-16个/株,高度135-145sm,每组8株,分两行栽种。湿地进水通过位于湿地前部的进水槽从处理床前端底部分多孔均匀进水,从另一端上部多孔均匀出水。

   2 COD降解的数学模型

   根据反应器中反应物的流动特征和净化机理,通常把人工湿地看作推流反应器[1-3]。在理想的推流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随空间和时间而变化,并遵循:

     Yt=Yoexp(-kt)

  式中:t——反应器物料的理论停留时间,d;    

  Yt——出口COD的质量浓度,mg/L;    

  Yo——进口COD的质量浓度,mg/L;    

  K——COD降解常数[4]。

   在上述方程中,兑反映湿地废水COD的降解速度,它与废水性质、进水特征、废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特征以及系统运行的环境条件等有关[5]。

   3 实验方法

   测试前先运行2个月,以让处理床挂膜;运行时每隔3 d进1次废水,进水量90L/室,进水浓度低于当季正式测试时的最低进水浓度。

   为了研究季节性气温(水温)对湿地降解COD的影响,将试验按4个不同季节进行测试,试验连续进行1 a。其中,秋季和春季运行采用同一个进水浓度范围,废水在湿地的停留时间(HRT)采用5个方式(5,4,3,2,1 d),秋季春季试验平均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736.29土29.63 mg/L,5种停留时间运行下的水力负荷分别为72,90,120,180和360L/(m2·d),有机负荷(以COD计)依次为:53.01,66.26,88.35,132.53和265.06 g/(m2·d)。冬季和夏季试验运行采用同一个停留时间(3d),5个不同的进水浓度范围(见表1)。

  表1  夏季、冬季风车草湿地降解COD的5个k值

序号 Yo(mg·L-1) Yt(mg·L-1) K/d-1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1 86.26 196.32 35.07 44.93 0.2999 0.4915
2 255.13 345.68 55.24 81.21 0.5101 0.4829
3 651.38 582.44 108.58 147.72 0.5972 0.4573
4 983.38 677.15 112.90 200.92 0.7215 0.4050
5 1440.18 1002.82 163.67 230.39 0.7250 0.4903
  注:①停留时间为3d,k按Yt=Yo·e(-kθ)计算;②水力负荷为120 L/(m2·d),平均有机负荷从低到高依次为:16.95,36.04,74.02,99.63和146.58g/(m2·d)。


   试验期间各组每天连续进水,进水是猪场废水经沉淀和厌氧处理后的出水再按试验所需用清水调配而成。在同一季节内,试验不同停留时间或不同进水水质的运行和测试均重复3次。

   每一个季节测试结束,将试验植物沿床面上30cm剪割掉,各组继续在低浓度下继续运行。

   4 结果与讨论

   4.1 进水浓度对COD降解系数A的影响

   冬、夏季湿地去除COD服从指数方程规律。将风车草湿地夏季、冬季停留时间等于3 d时Yo和Yt,的5组测定结果分别代人指数方程Yt=Yo·e(-kθ),获得夏季、冬季风车草湿地降解COD的5个k值,见表1。

   根据表1中Yo与k的对应关系,可以分别求出冬、夏季COD的降解系数k(d-1)与进水COD的质量浓度(Yo,mg/L)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夏季:k=0.0003Yo+0.3727,r=0.9019  (1) 冬季:k=-0.000 02Yo+0.4791,r=0.2083   (2)

   4.2 温度对COD降解系数k的影响

   将4个进水COD的质量浓度:490.35,867.07,983.38和1440.20mg/L,依次代入冬季k与Yo的关系式k=-0.000 02 Yo+0.479 1,可估算出4个k,依次是:0.469 3,0.461 8,0.459 4和0.450 3 d-1。同理,将上述4个进水COD值代入夏季k与Yo的关系式k=0.000 3Yo+0.372 7,求出4个相应的k,依次是:0.519 8,0.632 8,0.721 5和0.725 0d-1。   

   假设在同一进水浓度下,k与温度成线性关系,根据上述4种进水浓度下,冬、夏季各4个k值,以及冬、夏季气温(分别为17.9℃和27.2℃),可以分别求出上述4种进水浓度下,k随温度θ(℃)变化的直线方程,见表2。

  表2  A随温度日变化的估算方程

Yo/(mg·L-1) θ1/℃ K1/d-1 θ2/℃ K2/d-1 估算方程
490.35 17.9 0.4693 27.2 0.5198 K=0.0054θ+0.3726
867.07 17.9 0.4618 27.2 0.6328 K=0.0184θ+0.1324
983.38 17.9 0.4594 27.2 0.7125 K=0.0282θ-0.0454
1440.20 17.9 0.4503 27.2 0.7250 K=0.0295θ-0.0778

   根据表2的4种不同进水浓度下、k随温度θ变化的估算方程,可以计算出秋季(温度21.4℃)、上述4种进水浓度下的COD降解常数&值分别为:0.488 2,0.526 2,0.558 1和0.553 5 d-1。同理,可以计算出春季(温度23.8℃)、上述4种进水浓度下的COD降解常数秃值分别为:0.501 1,0.570 3,0.625 8和0.624 3 d-1。

   这样,4种进水浓度、4个季节(温度)下人工湿地的COD降解常数无值汇总在表3。

  表3  不同温度(9)风车草人工湿地的COD降解常数

进水ρ(COD)/(mg.L-1) 不同温度COD降解常数k/d-1
冬季(17.9℃) 秋季(21.4℃) 春季(23.8℃) 夏季(27.2℃)
0.4693 0.4882 0.5011 0.5198
867.07 0.4618 0.5262 0.5703 0.6328
983.38 0.4594 0.5581 0.6258 0.7215
1440.20 0.4503 0.5535 0.6243 0.7250

   4.3 COD降解常数k的估算模型

   根据表3中进水浓度与k的对应数据,可以作出不同温度下,k与进水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图2表明:冬季低温环境下,进水浓度提高,k则减小(θ1);其它高温季节环境下,k随进水浓度提高而增大(θ2,θ3和θ4)。

   图2中,不同温度下,k随进水浓度变化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方程θ1:k=0.4791-(2×10-5)yo,r=1.0000   (3)

  方程θ2:k=0.4656+(7×10-5)yo,r=0.8489   (4)

  方程θ3,k=0.4563+0.0001yo,  r=0.8735  (5)

  方程θ4:k=0.4432+0.0002yo,  r=0.8856  

  上述θ1—θ4的4个方程可用k=a+byo来表示,方程中a值与温度关系见图3,b值与温度关系见图4。

   图3、图4可见,a值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而b值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其回归关系为:

  a=0.5482-0.0039 θ,r=1.000 0  (7)   

   b=0.0004+(2×10-5)θ,r=0.992 4 

      将式(7)和式代人k=a+byo中,则k与进水浓度的关系式变为:

      k=(-0.0039θ+0.5482)+[(2×10-5)θ-0.0004]yo。   (9)   

  若式(7)用a= a1θ+a2来表示,则al=-0.0039,a2=0.5482   

  同理,若式用b= b1θ+b2来表示,则b1=2 ×10-5,b2=-0.0004   

  将k=a+byo代入yt=yoexp(-kt),   

  则:yl=yoexp[-(a+byo)t],再将a= a1θ+a2和b= b1θ+b2代入,   

   则:y1=yoexp{-[( a1θ+a2)+ (b1θ+b2)yo]t}   (10)   

  式(10)中:yl为出水COD的质量浓度mg/L;yo为进水COD的质量浓度mg/L;θ为温度,℃;t为水力停留时间,d;a1,a2,b1和b2均为系数,a1=-0.0039,a2=0.5482,bl=2×10-5,b2=-0.0004。

   这样,通过式(10),也可以预测出不同温度、进水COD浓度和停留时间下的风车草人工湿地猪场废水处理的出水COD值。

   5 实测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式(10)是根据人工湿地实际系统的进水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以及运行温度环境,预测出人工湿地的出水水质,式中k是关键,其估算模型的精度见表4。

表4  k式的准确性检验
系统运行条件 k K1 K1误差/%
进水ρ(COD)=490.35mg·L-1
17.9℃ 0.4693 0.4578 -2.45
21.4℃ 0.4882 0.4785 -1.99
23.8℃ 0.5011 0.4927 -1.68
27.2℃ 0.5198 0.5127 -1.37
进水ρ(COD)=867.07mg·L-1
17.9℃ 0.4618 0.4419 -4.31
21.4℃ 0.5262 0.4890 -7.07
23.8℃ 0.5703 0.5213 -8.59
27.2℃ 0.6328 0.5669 -10.41
进水ρ(COD)=983.38mg·L-1
17.9℃ 0.4594 0.4317 -4.85
21.4℃ 0.5581 0.4923 -11.79
23.8℃ 0.6258 0.5301 -15.29
27.2℃ 0.7215 0.5837 -19.09
进水ρ(COD)=1440.20mg·L-1
17.9℃ 0.4503 0.4179 -7.19
21.4℃ 0.5535 0.5051 -8.74
23.8℃ 0.6243 0.5648 -9.53
27.2℃ 0.7250 0.6495 -10.41

   表4中,k来自表3,k1根据式(9)计算而来,k1误差指与左比较的结果。

   表4表明,按式9估计的k比实测偏小,误差约在10%以内。这说明在温度和进水浓度已知的条件下,人工湿地k可用k=(-0.0039θ+0.5842)+[(2×10-5) θ-0.0004]yo来估计。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可用yt=yoexp{-[(a1θ+a2)+(blθ+b2)yo]t}来预测。尽管本研究只采用COD建立风车草人工湿地去除有机物的动力学模型,但其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植被的人工湿地,因为同样遵从推流反应器原理;此方法也适用于描述服从指数模型的其它污染指标的降解过程,例如BOD,只是模型参数需要重新调整。

   6 结论

精彩评论3

 楼主| reko_3 发表于 2012-6-19 18: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浙江杭州
  人工湿地降解有机物服从指数方程规律,模型可以用Yt=Yo·e(-kt)表达。本研究建立了风车草人工湿地COD降解动力学模型dy/dt=-kt(t为时间),研究阐明了温度和进水浓度对COD降解常数兑的影响。在温度和进水浓度已知的条件下,风车草人工湿地COD降解的兑可用 k=(-0.0039θ+0.5482)+[(2×10-5) θ-0.0004]yo 来估计;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风车草人工湿地出水COD(yt)可用yt=yoexp{-[(a1θ+a2)+(blθ+b2)yo]t}来预测。该模型可用于具推流反应器原理的人工湿地有机物的去除过程,模型参数需针对现场运行条件进行调整。

--------------------------------------------------------------------------------

   参考文献:

   [1]丁廷华.污水芦苇湿地处理系统示范工程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2,13(2):8—13.

   [2]郑雅杰.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新模式的探讨[J].环境科学进展,1995,3:1—8.

   [3]诸惠昌,胡纪萃,新型废水处理工艺一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J].环境科学,1993,14(2): 39—43.

   [4]唐受印,汪大晕,废水处理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8—12.

   [5]胡康萍.人工湿地设计中的水力学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1,4(5):11—16.
gyts62 发表于 2015-6-23 14: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北京
谢谢哦
快乐的老鼠 发表于 2015-7-26 0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北京
好贴坏贴,一眼就看出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右上角“高级模式”进入更多文字、附件、图片等编辑模式;
发帖前请在网页顶端搜索网站内容,已有内容请勿重复发布;
请按版规要求发布帖子,禁止回复表情、数字等无意义内容;
请按网站要求的文件格式上传资料,建议将资料压缩后上传;
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黄赌毒诈”等违法信息!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侵权申诉 | 帮助中心 | 浙ICP备13003616号-2  |  浙公网安备33011002013884号 网站统计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的立场;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及言论,若有版权异议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Copyright © 2010- 爱我环保学社(http://www.25hb.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