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环保学社
标题:
组合生化及膜处理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
[打印本页]
作者:
greenhome
时间:
2012-12-20 17:26
标题:
组合生化及膜处理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
组合生化及膜处理技术处理
垃圾渗滤液
工艺
广州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
李湛江
等
1
前言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十分完善的处理各种垃圾渗
滤
液的工艺,主要是因为垃圾渗
滤
液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并且渗
滤
液成分变化很大,用任何一种单一的处理方式均很难实现令人满意的垃圾渗
滤
液处理效果。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广州市,采用了国际高标准的设计技术和专业公司营运管理,每天平均进场垃圾量为
5500~6500
吨,平均每天渗
滤
液产量为
l700
吨。渗滤液处理工艺选择的原则如下:
①
由于填埋场地处一水库水源保护区上游,渗滤液经生物、深度处理后的排水严格禁止排入下游水系,所以必须实现渗滤液的
“
零排放
”
,即渗滤液原液或处理后的渗滤液均不能排入填埋场下游水体。
②
由于兴丰填埋场目前生活、生产用水供给量不足,因此渗滤液处理着眼于回用处理,将渗滤液处理并达到回用水的标准。
③
垃圾渗滤液
无论是有机污染物
COD
,
BOD
,还是
NH3-N
,色度等,浓度都很高。因此,要尽可能地选择高效处理工艺,保证处理效果能够达到排放要求。
④
根据生化处理后的渗
滤
液水质特点,选取的工艺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容易进行处理参数的调整。
⑤
处理工艺在满足填埋场不同时期水质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
2
工艺运行与水
质标准
2.1
工艺运行
根据以上原则,广州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
滤
液的处理工艺采用了生化处理(
UASB+SBR
)和膜技术术处理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工艺如图
1
所示。
2.2
渗滤液进水水质和处理后出水指标限值
渗滤液进水质如表
1
所示;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经过处理以后,其水质标准要求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
》中规定的洗车用水标准,具体指标值见表
2
。
表
1
渗滤液进水水质
指标
限
值
pH
6.5~9
温度
≤ 40℃
BOD5
≤ 12000 mg/L
CODcr
≤ 20000 mg/L
TSS
≤ 2000 mg/L
凯氏氮
≤ 2100mg/L
总磷
≤ 60mg/L
表
2 CJ25.1-89
中规定的洗车用水标准和
GB16889-1997
的比较
3
工艺运行条件
3.1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
渗滤液被泵入渗滤液处理厂后,先经自动细格栅再进入均衡池,栅距
0.5
毫米,去除固体物,以保护下游设备不易受损。经隔渣后的渗滤液流进均衡池。均衡池同时设有两台输送泵(
1
台备用)作为输送渗滤液及控制流量(每小时
33
立方米)。经过渗滤液调整后,渗滤液会进入
UASB
反应器。该反应器有机负荷设计为
10
公斤
COD/
立方米
/
日。在反应器中,有机物首先分解为有机酸,然后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反应器顶部有一系列的三相分离器,将甲烷气、污泥和处理后水有效地分开。经过厌氧处理后,渗滤液的碳氮比会降至
1.46:1
,造成碳氮比失调。为给
SBR
池提供足够的碳源作反硝化,以减低化学品消耗,部分渗滤液将旁通至
SBR
,以增加碳氮比值达
3.2:1
作为反硝化之用。
3.2
序批式活性污泥池(
SBR
)
经厌氧处理后,污水进入两个
SBR
池。
SBR
工艺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采用操作较为弹性的分批进、出水设计。各
SBR
的池操作周期基本可分为五个步骤:进水、反应(生物降解,硝化及反硝化)、沉淀(沉淀及澄清)、排水(排去上清液)、静止(排泥)。
以预设的计算机逻辑编程(
PLC
)控制上述五个步骤的分段时间。每个
SBR
有效池容量为
6371
立方米。每个池每日运作一个周期,运作周期如下表
3
所示。
表
3 SBR
运作周期
周期
时间(小时)
进水和反应
19
沉淀
2
排水
1.5
静止和排泥
1.5
每个
SBR
单元安装了
4
台表曝机以供应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在设计温度
30℃
的情况下,总输氧量为
1211
公斤
O2/
小时。此外,每个单元内安装了
3
台潜水式搅拌器,
l
台澄清泵及
2
台(
1
台备用)潜水式剩余污泥泵。
为提供反硝化的缺氧状态,表曝机会根据设定的计算机程序,间断地开关。当表曝机停止时,潜水式搅拌器会自动启动,防止水中活性污泥沉淀。池内设计
MLSS6000 mg/L
。沉淀后,澄清液将被
2
台澄清泵送至出水暂存池,再利用输送泵将池水泵进微滤系统(
CMF
)作深度处理。剩余污泥将被污泥泵抽至污泥贮储存池暂存,不定期由槽车运送到填埋场作最终处理。为提供足够的碳磷比值,必须定期将磷酸投入池内,以维持活性污泥的生长。
3.3
连续微滤系统(
CMF
)
CMF
是滤膜工艺的一种,在膜的一侧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水透过滤膜,阻隔大于膜孔径的悬浮物、细菌、有机污染物等物质。
CMF
系统是由微滤膜柱、压缩空气系统反冲洗系统以及
PLC
自控系统等组成。微滤膜柱的直径为
120mm
,高度为
1160mm
,内装的中空纤维外径为
550
m
,内径为
250
m
,孔径
0.2
m
,膜表面积为
33.5m2
。在
20℃
时单根微滤膜柱水通量为
0.9~1.35m3/h
。
CMF
系统的操作由
PLC
自动控制,水由中空纤维膜外向膜内渗透,正常工作压力很低,工作范围为
30~100kPa
,最高达到
200kPa
。一般
30~40
分钟用压缩空气反冲一次,反冲时,压缩空气由中空纤维膜内吹向膜外,反冲压力为
600kPa
,时间
1~2
分钟,反冲洗水量为进水量的
10~12%
。
CMF
系统一般工作
14~30
天,需进行化学清洗一次。
3.4
反渗透系统(
RO
)
反渗透是目前工业用最微细的过滤系统。反渗透膜可阻挡所有可溶性盐与无机分子与任何分子量大于
100
的有机物通过,脱盐率达
95%
以上。
CMF
滤液流至反渗透系统的进流贮槽,
2
台高压泵分别将滤液抽至
2
列
RO
系统。
RO
进流及滤液设有导电计及流量计以监控其操作。在进入
RO
前,会投加防垢剂以防止反渗透膜结垢及投加硫酸。
经过一段操作时间,当下降幅度达致
10~15%
,反渗透膜就要进行清洗。由于渗透液的污染性较高,必须进行化学清洗,若要提高清洗效率,适当再配合用热水清洗。
反渗透出水流入储存池作为回用用途。浓缩液则被泵至浓缩液储存池,然后回灌至填埋场。利用填埋场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厌氧生物反应器,接纳反渗透浓缩液,可以有效地解决反渗透浓缩液最终处理的问题。
整个渗滤液处理系统各阶段的设计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见表
4
。
表
4
渗滤液回用处理厂各阶段的设计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
mg/L
)
作者:
cxl198216
时间:
2013-6-16 15:54
我帮你 喝喝
作者:
silentsunshine
时间:
2014-2-20 19:34
好困啊
作者:
吕才卷
时间:
2014-10-3 01:07
楼主,支持!
欢迎光临 爱我环保学社 (http://www.25h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